找到相关内容2203篇,用时10毫秒. ·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
  • 中国人的“关系—信仰”模式

    一定程度影响并制约了社会关系,不同的神人关系制约、构成了不同社会的关系类型。   这就构成了宗教社会学的主要内涵,应当从神人关系入手,进而研究宗教的本质、宗教与社会的特殊关系、宗教的组织形态,而宗教的...

    李向平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7/06022085454.html
  • 谈心说识(八):遍计所执与诸法性空

    的事物入手,观察其本质与现象之间互为体用因果的关系,去实证体认真理、认识客观存在的途经。识的运动和变化就在这个限度内去展开其“万法以用显体”的规律和方法。因此,作为显现意识的本质及其作用的识的三性层次...

    释依昱

    |唯识|谈心说识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article/2009/07/19591985498.html
  • 洪州禅

    “体道”,欣赏我之“昏昏”、“闷闷”、“顽鄙”,反对众人之“昭昭”、“察察”、“有以”。 百丈怀海明显接受了老庄“体道”论的影响。他的禅以“平常心是道”为根本,从“顺乎自然”入手,不断不作,...

    不详

    |五明研究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7/15582586236.html
  • 太虚大师“人间佛教”思想析

    精神及力量。而要将佛教的精神和力量融入社会,就要从佛教道德入手,即发扬佛教的报恩伦理,指出佛教做人的道德。报恩伦理是指报父母恩、报社会恩、报国家恩和报圣教恩,“由此我们乃生起信仰恭敬的心来。以知恩报恩,...

    黄夏年

    |五明研究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7/06230886346.html
  • 关于佛化婚礼的五点争论

    逃避社会现实而使人悲观、消极的宗教。其中一个关键的问题,就是人们没有真正理解佛教的世界观与人生观,不知道佛教的教化特色在于从“人生诸苦”入手,从而引导大家破除短视短暂的“自我偏执”,实现精神的提升与...

    不详

    |五明研究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7/06231786372.html
  • 从“相”到“象”

    熊文中“相”与“象”两概念的辨析入手,揭示熊氏哲学从“相”到“象”的运思趋向。   一、相、现相、缘生、空   在《佛家名相通释》中,熊十力对“相”作了相对完整的解析:“相字有二义:一、体相。如说...

    贡华南

    |五明研究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7/06231886377.html
  • 修行从健康开始

    昏沉,昏沉就是肝有问题; 第三,肺气不足就不能产生肺精,肺精不足不能产生魄力,所以魄力源于肺;第四,精神源于心, 心源于肾, 所以欲求精神先从心肾入手.   什么叫病?先说什么叫疾? 古代称疾为疗疾...

    明一法师

    |五明研究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8/07325787964.html
  • 袁了凡佛学思想析论

    有道,而得之有命矣,内外双失,故无益。” ②④〔明〕袁了凡:《了凡四训》。)无论道德 仁义,抑或 功名富贵,均能求而得之;但不是一味向外驰求,而须反躬内省,从改造自我心性入手。   随后,云谷法会...

    任宜敏

    |五明研究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9/08453990567.html
  • 《楞严经》研究

    七处证心,八还辩见,使人明白生死流转,全在妄心作主,攀缘声色,心被物转,失去本有清净如来藏性。是故众生迷于声色,以贪爱为本,“汝爱我心,我怜汝色,以是因缘,常在缠缚。”所以,《楞严经》从色入手,就击中...

    曾琦云

    |五明研究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10/09022091575.html
  • 良知与人性的进化

    中国儒家文化治理国家的主要思路就是“感化教育 ”,也就是所谓的德育教育,强调的是“礼”制。这种思想认为,既然人的本性是好的,恶习只是后来感染的,所以治理社会就应该从道德教育入手,劝人们放弃恶习,回到先...

    聂瑞国

    |五明研究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10/09044291604.html